HOME> 世界杯女排决赛> 《正气歌》中提到的12位古人 具体事迹都是什么

《正气歌》中提到的12位古人 具体事迹都是什么

2025-05-21 08:11:04     世界杯女排决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正气歌》(节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其中,尤以《正气歌》最为人所称道。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囚于元大都时,所作。慷慨、凛然,体现了作者足以“弥宇宙而贯金石”的忠君爱国之诚。

诗人为了加强人们对“正气”的认识与理解,连举了十二位古忠良,说他们之所以能在国家危难之时,做出那些足以使他们留名青史的威武不屈、大义凛然之举,全都是因为有“正气”在支撑着他们,做出如是的选择。

这十二位古忠良,分别是:齐太史、董狐、张良、苏武、严颜、嵇绍、张巡、颜杲卿、管宁、诸葛亮、祖逖和段秀实。

那这十二个人的具体事迹都是什么呢?

一、 齐太史,名不详。太史就是史官,齐太史就是齐国的史官。

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国的权臣崔杼,因齐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杀了齐庄公。齐国的太史令就如实地把这件事记录在了齐国的史书里:“崔杼弑其君”。崔大怒,要他改成庄公的死因改成是因暴病而亡的,太史令不肯改,崔就把他杀了,太史令的二弟和三弟继为太史令,也都因为不肯按照崔的意思改,而被崔杀了。太史令的四弟又为太史令,崔对他说:“你的三个哥哥都因为不听我的话死了,那你要不要听我的话呢?”没想到太史令的四弟立刻正色回答道:“史官的职责就是据实记史,如果叫我为了活命而歪曲史实的话,那还不如叫我去死!”崔没办法,只好这句话留在了史籍中。

二、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太史令,

《左传·宣公二年》:时,晋灵公无道,厚赋重敛,广修宫室。大臣赵盾多次劝谏,引起灵公的反感。灵公先是派刺客去杀盾,但刺客因敬佩其为人,下不了手,就自杀了。灵公又请盾喝酒,于席间埋伏了甲士,幸亏赵家的一个家臣拼死护主,盾才逃出来。盾知自己已无法再在晋国待下去了,于是,就想逃到别的国家去。结果此事被盾的弟弟穿知道了,穿就带人去把灵公给杀了,并将盾从逃亡途中接了回来。盾回来后,就立了灵公的叔叔为君,是为晋成公。其实,灵公并非盾所杀,但晋国的太史令董狐还是晋国的史书中,记曰:“某年某月,赵盾弑其君”。盾不服,派人去质问董狐。董狐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说:“灵公被杀这事说到底还是因你而起,你身为执政大臣,虽逃亡时,并未越过国境,但你毕竟还是有要逃到别国去的想法,这已经丧失了君臣之义,你回到朝中后,也没有马上惩罚弑君之人,这‘弑君’之名,难道不该由你担吗?”一席话,说得盾哑口无言。后来,孔子尝说:“董狐,古之良史也。”

三、 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

《史记·留侯传》:良祖上五代都是战国时韩国的丞相,后来,韩国被秦国所灭,他一心想要替韩国报仇。于是,找到了一个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在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县南)伏击了出巡的秦始皇,可惜,铁椎击中的是副车,刺杀未遂。后来,他便辅佐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了留侯。

四、 苏武,字子卿。

《汉书·苏武传》: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劝其投降,不从。后来,就把他放在北海边牧羊,说只有公羊生崽才能放他回国。苏武在北海时,每天就拿着代表他是汉使的符节牧羊,以至于符节上的毛缨全都脱落了。直到19年后,他才回到了汉朝。后来,汉宣帝将他列入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以褒赞他的节操。

五、 严颜,三国时,刘璋手下的一个将军。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载,时,严颜镇守巴郡,被张飞捉住。张飞要他投降,他回答说:“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感其忠义、威武不屈,就没有杀他。

六、 嵇绍,字延祖。西晋时人,名臣、文学家。他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之子。

《晋书·嵇绍传》晋惠帝时,绍为侍中,永兴元年(304年),皇室内乱,惠帝的侍卫都被打跑了,绍便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惠帝,被杀,血溅到了惠帝一身。判乱平息后,有人要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七、 张巡,字巡。唐玄宗时,为真源县(今河南鹿邑)令,进士出身,文武双全。

《旧唐书·张巡传》: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数月后,安禄山就攻陷了东都洛阳,称帝,国号为“大燕”。其时,一些州县的太守、县令早被燕军的气势吓得手足无措,望风而降。

而巡却一直坚持抗击燕军。至德元年(756年)二月,巡协助贾贲守雍丘(今河南杞县),以三千军,杀退近万燕军,巡尝亲自率兵出战,身先士卒。因战功卓著,被唐肃宗委以河南节度副使。

至德二载(757年),巡为主帅守睢阳(今河南商丘)。终因粮断,城陷被俘。

巡被俘后,敌将问他:“闻君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回答道:“吾欲气吞逆贼,但恨力不遂耳。”敌将视其齿,果然就剩下三颗牙齿了。

敌将以刀迫其投降,不肯,被杀。就义时,年49岁。

八、 颜杲卿,字昕。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唐玄宗时,为常山(今河南安阳)太守。

《新唐书·颜杲卿传》载,安史之乱中,他也和张巡一样,一直力战燕军,后城破被俘,当面大骂安禄山,被安用铁钩钩断舌头,仍不肯屈服,而被杀。

九、 管宁,字幼安。东汉末著名隐士。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管宁尝与华歆一同在菜园里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宁不理会,举锄锄去,就跟锄掉地里的瓦块石头一样,而歆却把金子捡了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宁读书照旧,而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宁就割开了席子,对歆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后,天下大乱,宁遵照“国无道则隐”之原则,避居于辽东(今辽宁辽阳),而歆则成为了曹魏的大臣。再后,歆向魏文帝曹丕举荐了宁。魏文帝曾多次派专车去辽东,请他出来做官,并许以高官厚禄,但都被他拒绝了。

十、 诸葛亮。这个大家应该很熟了,木匠就不再多废话了

十一、祖逖,字士稚,东晋著名军事家,爱国志士。成语“闻鸡起舞”说的就是他。

《晋书·祖逖传》:逖尝率部北伐,渡长江时,当船至中流,他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敲着船桨发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就是:此番北上,我若是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那就让我像这长江水一样,有去无回!后来,他终于打败了胡人,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

十二、段秀实,字成公。唐中期的名将。

建中四年(783年),发生了“泾原兵变”,唐德宗逃出长安,太尉,亦是泾原军的统领朱泚占据了长安。泚因秀实长期失去兵权,猜他必定闷闷不乐,便派数十人骑马传召他。秀实闭门拒绝出来,骑兵跳墙而入,用兵器劫持了他。秀实估计自己不能幸免,便对子弟说:“国家蒙受灾难,我又能躲到哪去呢?我自当为国家殉难,你们都去自求生路吧。”随后,他便去见了朱泚。泚很高兴地说:“段公一来,我大事可成矣。”并请秀实座。秀实劝曰:“太尉您本来是以忠义著称于天下的,现在泾原军因犒劳赏赐不够丰厚,发动了兵变,这是有关部门的过错,圣上哪里能够知道此事!您若是能用这个道理开导将士,说明祸福,迎接圣上,一定能名垂青史!”朱泚自是不肯定听,但还是想拉拢他一日,朱泚又传召李忠臣、源休、姚令言及段秀实等人商议称帝之事,秀实突然于座中猛起,夺过源休手中笏板,便向朱泚头上打去,并大骂道:“狂贼!吾恨不能将斩汝万段,岂肯从你造反耶!”结果被朱泚的众侍卫一拥按倒于地,据说当时,朱泚还一边用手捂住被打出血的额头,还一边对众人说:“此人,真乃义士也!不要杀他。”但此时秀实已被侍卫斩杀了。

END

监制:李浩 张彪

编辑:张宁 戴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