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世界杯女排决赛> 什么是疖?症状、治疗与预防方法全解析

什么是疖?症状、治疗与预防方法全解析

2025-08-13 12:02:57     世界杯女排决赛    

疖(furuncle)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表现为红肿、疼痛的结节,严重时可化脓,随着夏季高温潮湿天气增多,皮肤感染风险上升,及时了解疖的防治知识对维护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疖的典型症状与发展阶段

疖的病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硬结,伴压痛,直径约1-2厘米。

化脓期:3-5天后中央形成黄白色脓头,疼痛加剧,可能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

破溃期:脓液排出后炎症逐渐消退,部分可能遗留瘢痕。

注意:若多个疖融合成片(称为“痈”),或伴有高热、寒战,需警惕全身性感染,应立即就医。

最新流行病学数据与风险因素

根据2023年《国际皮肤病学杂志》的全球研究,皮肤细菌感染发病率在热带地区显著升高,以下为部分地区疖的发病情况统计:

地区

年发病率(每10万人)

高发季节

主要致病菌

东南亚

150-200

雨季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北美

80-120

夏季

金黄色葡萄球菌

欧洲

60-100

全年

化脓性链球菌

数据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23年6月

高风险人群包括: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感染风险增加3倍)

免疫抑制患者(如HIV感染者、化疗人群)

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儿童

科学治疗与家庭护理建议

医疗干预

抗生素治疗:对于反复发作或面部疖肿,医生可能开具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或克林霉素),2022年WHO指南建议,对MRSA高发地区首选多西环素。

切开引流:适用于脓液积聚明显的病例,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家庭护理

热敷:用40℃左右温水湿敷,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可促进脓液排出。

局部消毒:破溃后可用碘伏或莫匹罗星软膏涂抹。

禁忌:切勿自行挤压,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可能引发颅内感染。

预防措施与皮肤健康管理

个人卫生

每日洗澡,运动后及时清洁

避免共用剃须刀、毛巾等物品

环境控制

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

高温天气使用空调降低湿度

增强免疫力

补充维生素A、C(如胡萝卜、柑橘类水果)

规律作息,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美国皮肤病学会(AAD)2023年发布的《夏季皮肤感染预防指南》特别强调:在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应穿拖鞋,接触公共器材后需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洁。

常见误区与权威解答

误区1:“疖子出脓后就不用管了。”

纠正:即使脓液排出,仍需保持创面清洁至完全愈合,避免二次感染。

误区2:“牙膏/草药敷贴可以消炎。”

纠正:部分草药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临床研究显示,牙膏对细菌性感染无效(《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