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南非世界杯排名> 扎进中国“美人窝”:探秘千里桃江的三生三世

扎进中国“美人窝”:探秘千里桃江的三生三世

2025-08-14 16:37:10     南非世界杯排名    

而根据桃江县史志办原主任龙玉牛考证,黎锦晖所说的那位“桃花江畔的少女”叫吴娜,当时是长沙某校的学生。

黎锦晖曾随着吴娜来过桃花江畔,他后来回忆说:“桃花江美人多是事实,是我亲眼目睹的。那里的男子英俊,女子天生丽质,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不过,这首歌却不是在桃江所写就。

桃江县委党校副校长方静常年研究桃江美人文化,她甚至与黎锦晖的儿子黎泽宁至今仍保持着密切联系。方静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1928年5月,黎锦晖率中华明月歌舞团在南洋演出,并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但黎锦晖不是属于那种善于经商的人,几个月下来也没挣多少钱。剧团解散时,黎锦晖将钱都发给了先行回国的演员,结果他和妻女以及另外两个演员就没钱回国了。”

“就在黎锦晖为了几个人的饭钱和归国路费发愁的时候,上海一家唱片公司来函,请他作爱情歌曲一百首,并预付五百大洋作为定金。这样一来,黎锦晖不仅解决了生活费问题,旅费都不用操心了。”方静说,《桃花江是美人窝》就正是黎锦晖当时所做一百首爱情歌曲中的一首。

桃江县委党校副校长方静研究桃江美人文化多年。

自1929年著名民国电影演员王人美和黎莉莉唱红《桃花江是美人窝》后,几十年来,不少歌手都翻唱过,甚至出现了英文、日文、越南语、马来语等诸多版本。

文希良告诉记者,其实毛泽东主席在全国首届文代会上与黎锦晖相见时还提到过《桃花江是美人窝》,“毛主席当时对黎先生说:‘我们还是乡里乡亲呢!你的那首《桃花江是个美人窝》是很出名的啊。连红军都唱你的歌。不过,我们陈老总把歌词改正过,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改成‘比不上红军多’了。你看,今日的英雄比你桃花江的美人还要多咧。’”

今年已经74岁的文希良是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的创办者,亦是桃江美人文化的热心推广者。

在不断的传唱中,桃花江,这个在湖南地图上很难寻找的一条小河就此名扬神州大地,甚至誉满亚洲,也因此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很多人不知道湖南有个桃江县,却知道湖南有一条出美女的桃花江。甚至不少老华侨回国,下飞机后的第一个旅游愿望就是“去桃花江”。

青山:羞女山的美人秘密

当年,黎锦晖眼中的桃花江是何等俏美景色,今天的我们只能从桃江人个个耳熟能详的《桃花江是美人窝》中寻踪觅迹。

而在当地文化研究者龙玉牛等人看来,“桃花女”之美名早就自古流传,“《桃花江是美人窝》的传唱,则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天下人”。

在龙玉牛看来,桃江女孩“要玲珑、温柔一些,水色好,有北方的灵气”。但偌大一个桃江县,美人的秘密到底藏在何处?

桃江女孩美在何处?

龙玉牛向记者推荐了本地人公认美女最集中的地方——距县城15公里远的羞女山。

羞女山是资水边一座陡峭如削、状如裸女的峰峦。著名女作家叶梦曾将羞女山描写为“活脱脱一个富有生气的少女,赤裸裸地酣睡在那夕阳斜照的山岗”。初见这奇、美、秀的山岚,有人惊叹,有人迷惑,亦有人想入非非……

羞女山“羞”与“不羞”自有评说,当地作家曹毅前撰写的一副关于羞女山的对联,值得玩味:“我本无羞,敢露赤身朝日月;君当有愧,强将邪念托峰峦。”

羞女山下有一泉,称作羞女泉,周边饮用此水长大的女孩大多肤色白净。地质专家检测发现,羞女泉泉水中富含氡元素,氡能让女性表皮的褐斑消退,使皮肤白皙细腻。桃花江两岸地下水资源颇为丰富,而且水质都基本接近,因而本地女性肤色较好,有“面若桃花”的说法。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的嘛。”龙玉牛说,除了独特的水质外,桃江人爱喝擂茶的习惯,也让桃江女性肤色白嫩,“水色极好”。

记者在桃江县城看到,县城的各街道上擂茶馆很多,几乎每条街上都会有几家,每家擂茶馆也各有特色。而在桃江县武潭、马迹塘、三堂街、修山一带得乡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陶制擂钵和擂茶棒。

打擂茶时,只要把干净的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放入上宽下窄、内径约一尺半,壁内有沟状竖纹的陶瓷擂钵中,然后用几尺长的上等油茶木制作的擂茶槌旋捣,并加入少许冷开水,使之成糊状,再冲以沸水或冷开水即成。

龙玉牛告诉记者,桃江的妇女怀孕后都有喝擂茶的习俗,“擂茶喝得越多,养出的婴儿越白胖。”

擂茶

白面:南北移民美食养育美人基因

如果来了嘉宾贵客,桃江人还会准备一种极为独特的“五道茶”——分为清茶、蛋茶、擂茶、面茶、姜盐茶五道,一道茶,一种韵味。

贵客进门,主人首先端上第一道用山泉冲泡的清香扑鼻的绿茶;之后,主人会端出第二道茶——蛋茶;献给贵宾的第三道茶是擂茶,擂茶还配有压桌——红薯片、山枣糕、南瓜皮、糯米巧果、炒米粒、酸刀豆、辣椒萝卜等风味小吃;喝过擂茶,就是面茶。一碗面条,盖一个煎熟的荷包蛋;最后上来的是姜盐茶。

有意思的是,第四道面茶中所用的面条,是用羞山泉水所制成的“羞山官厅面”。

在羞女山周边,面条是极为有名的传统食物,当地人称其出产的面条是“湖南最好的面条”,但当地并不产麦子,制面所需的原料主要由北方购来。

据当地制面的钟姓人家称,制面手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有三百年历史了”。清朝道光年间,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安化人士,桃江女婿——编者注)曾将此面献给道光皇帝,后来,羞山官厅面便一直作为贡品。

羞女山的另一种食物——由大米制成的印子粑粑同样历史悠久,传说是孔子在拜访出生在此地的“楚狂人”陆通时,由陆通所创。传说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此地村民每次打制印子粑粑之前,都有村中老者头缠古式头巾,身挂黑色布兜,焚香行礼,虔诚祭祀“粑粑神”,古意盎然。

作为南方和北方的主食,大米与面粉在桃江羞女山奇妙地融入了当地老百姓的味蕾,这种跨地域的融合背后,是当地人群的历史来源:南北族群在此混居。

在文希良看来,这为当地人提供了远婚杂交的条件,便于不同基因互补,提高了美女的出生率。

根据文希良的多年研究,桃江自古便是一个多姓氏移民区,“黄帝南巡带来的部队有很多留下来定居,并和炎帝部落通婚”。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亦带来许多外省官兵。后至明朝,朱元璋为防止陈友谅后人卷土重来,从江西等地大量移民至桃江,使桃江成了一个多姓氏杂居地,增强了桃江远婚杂交的优势。

文希良还以本地的一个实例为证:“曾国藩手下有一个将军叫吴家榜,是桃花江羞女山人,因战功被封为一品提督,带回8个江浙美女,花鼓戏《八美图》就是写他的故事。他们的儿女里,女孩子都很漂亮。”

摄/刘安军

红颜:屈原也在桃江谈过恋爱?

龙玉牛认为,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也和桃江有很深的渊源。“屈原之所以来桃江,与桃江的美人也不无关系,屈原甚至与桃江美人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屈原在公元前285年春到了桃江,长期在花园洞定居,留下了大量遗迹和传说,桃江县城东边的凤凰山便是屈原行吟《天问》之处。”龙玉牛说,屈原第二次流放途中有位“红颜知己”相伴,即《离骚》中提到的“女嬃”。“桃江自古是一个‘山深水曲,木茂土肥,老者古而朴,壮者健而驯,幼者秀而慧,衣冠不饰,礼义相先’的礼仪之乡,屈原几经艰难跋涉来这里,显然并非是无心的盲动。加上屈原娶了桃花江美女女媭为妾,所以后来才有屈原在桃花江定居七年的故事。”

“当时屈原是怎样写作的?当然不是用毛笔写在纸上,纸到东汉才由蔡伦发明。屈原肯定是写在竹简上。一首《天问》三百七十多句,一千五百余字,该写多少竹简,需要多少竹子?”龙玉牛说,桃江遍地竹海,屈原选择留在桃江还有创作实践的需要。

包括龙玉牛在内的不少桃江本土文化研究者都认为,女嬃为桃花江上游文家渡人,15岁时,女嬃就在父亲的军营结识了18岁的屈原,并相互倾慕,后嫁与屈原为侍妾。屈原两次流放,女嬃从汉水至湘水,再到沅水上游的穷山恶水,最后回到家乡桃花江都跟着屈原,直至因病故于花园洞,并安葬在此。

龙玉牛曾撰写过一篇《屈原〈天问〉与天问阁考》的长文来详细论证此事,并探寻到三闾桥、花园洞、书房村、屈女墓、屈子钓台等诸多遗迹。而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曾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蒋南华,以及本地学者胡则丘、李树良等人也认为屈原第二次流放是在桃江。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屈原研究中的很多问题在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都是悬而未解的疑案。所以,屈原与桃江美人的恋情,或许也只能作为千古之谜与美丽传说留给后人。

紫气:美人文化是桃江福气

今年已经74岁的文希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美人窝”文化,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打趣地称他为“好色之徒”,他也不以为忤,反而笑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1991年,时任县教育局副局长的文希良建议桃江县委县政府创办一所职业学校,“专门用来培养美女,让大家看看桃江到底是不是‘美人窝’”。文希良说,当时县里的主要领导表示支持,“但也有不少人反对”。

以培养美女为目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内陆之地桃江县,无疑是新鲜时尚且遭人议论的。最终,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还是办了起来,开创解放后湖南女校先河。

文希良告诉记者,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第一届就招生近千人,不少女孩踏破门槛也未能入学,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的中央戏剧学院招生。

据统计,桃江县先后有近万名女子从这所学校走出,主要从事旅游、服务等行业。令学校引为自豪的是,从这里毕业的女孩有不少走进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及高级酒店服务。该校现任校长戴次波告诉记者,女子旅游教育既为女性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途径,也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开发,带动了整个桃江经济的发展。

提倡“美人教育”的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只是桃江县“美人文化”、“美人经济”的一个最具象、最直观的体现。历史的积淀和后世的演绎,早已让“桃花江美人”成为“湘女多情”文化景观里的一个经典坐标,而桃江县也一直急切渴望挖掘并依托“美人窝”文化品牌内涵和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

历时2年编纂,包含民俗风情、历史人文、山水风物、文学艺术四卷的《桃江历史文化丛书》就是桃江人迫切愿望的一个最好证明。

丛书主编者是桃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国清。在他看来,随着发展的纵深推进,历史文化在一个区域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好好地加以挖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对于传承桃江文化、推动桃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希良也认为,旅游是一个寻找新奇体验的过程,“桃江的闪光点就在‘美人’,只有抓住美人文化这个品牌,才有可能推陈出新,带动桃江的旅游产业”。

摄/刘安军

蓝图:“美人窝”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3月11日,虽然春雨如丝,记者在桃江县松木塘镇飞水岩景区还是遇到不少游客,从车牌来看,其中不少游客是从长沙等地开车过来。松木塘镇政府刚刚在飞水岩景区投资修建了一条全新的游客栈道,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了不少游客踏青赏春。桃江县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不少乡镇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旅游公路,县内不少旅游景点也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如火如荼大搞建设,是桃江县刚刚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时代背景。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桃江县位列其中。

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进程中,桃江不断促进“旅游+美丽乡村”的融合,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契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业,大力发展民俗观光、生态观光、农家乐、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不断丰富旅游内容,满足广大游客观光、休闲、健身、餐饮娱乐等消费需求,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桃江将按照全域融合、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市场导向的原则,紧抓‘大益阳城市圈’、‘东接东进’战略机遇,在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等方面积极对接。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以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统揽景区景点建设、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等各类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加快编制完善各项旅游规划,确保旅游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资源有效整合、产品合理布局,建好县内‘两日游’通道,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培育房车营地、体育休闲等新业态,打造全国唯一的美人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桃江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劲表示,桃江县将加快推动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的融合,切实带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力争2至3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面打响“桃江山水生态游”品牌,“让‘天下桃花江,山水美人窝’闻名中外,打造全省旅游强县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两千多年前,被放逐的屈原在桃花江入资水的凤凰山上挟剑长吟,声若惊雷,发出《天问》绝唱。两千多年后,在湖南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迅雷风烈之际,被称为“屈原第二故乡”的桃江,再次以美人意象强势发声,欲借美人文化之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腾飞。大时代当有大手笔,“美人窝”文化公园和美人主题雕塑的策划,正是振聋发聩的第一声时代强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